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一百多年偉大奮斗歷程的寶貴財富,,也是教育青年大學生的寶貴資源和精神食糧。徐州醫(yī)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把傳承弘揚紅色文化作為必修課,、常修課,,通過善用徐州當地革命遺址遺跡,、紀念館、博物館等紅色資源,,在思政課教學中注重把徐州紅色資源融入思政課教學,,深挖紅色資源的歷史底蘊、時代價值和實踐價值,,改革創(chuàng)新思政課主渠道教學,,積極“賦能”思政育人實效性,有效實現思政課從“教書”向“育人”的升級,,引導青年大學生“知行合一”,,立德成人、立志成才,,培養(yǎng)為服務健康中國戰(zhàn)略和中國式現代化努力奮斗的政治覺悟高,、專業(yè)技術精湛的高素質醫(yī)學人才。

堅定文化自信,,創(chuàng)新思政育人方式,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“革命博物館、紀念館,、黨史館,、烈士陵園等是黨和國家紅色基因庫。要講好黨的故事,、革命的故事,、根據地的故事、英雄和烈士的故事,,加強革命傳統(tǒng)教育,、愛國主義教育、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,,把紅色基因傳承好,,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”。紅色文化接續(xù)了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,,孕育和承載著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和革命精神,,蘊含著催人奮進的強大精神力量,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文化和先進文化,。充分挖掘,、善用紅色資源,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,,創(chuàng)新開展“大思政課”的重要和形式,,也是堅定文化自信,引導大學生從紅色文化中汲取精神動力,,強化對醫(yī)學生思想政治引領,,切實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的重要舉措。

徐州醫(yī)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通過創(chuàng)新思政育人方式方法,,通過微視頻,、現場參觀、大學生講思政課等形式,,對紅色文化資源要素進行整合,、展示及傳播,利用校園網等網絡媒體加強宣傳,,打造青年大學生易接受,、樂參與的傳播場景,探索體驗式,、沉浸式,、互動式的紅色文化,;同時將徐州的紅色文化資源有效融入思政課教學,引導青年大學生讀紅色書籍,、講紅色故事,、唱紅色歌曲、行紅色之旅等活動,,積極營造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,,推動革命傳統(tǒng)教育常態(tài)化、長效化,,通過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緊密結合,,將沉浸式參與和生動的教學案例緊密結合,讓思想政治教育“活”起來,,助力思政課講透講深,,“入腦入心”,切實提升思政課的思想性,、理論性和親和力,、針對性。

深挖徐州紅色資源,,豐富思政教學內容,。徐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,有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,,如淮海戰(zhàn)役紀念館,,王杰紀念館、渡江戰(zhàn)役總前委舊址,,小蘿卜頭紀念館,、運河支隊紀念館等。徐州醫(yī)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通過搜集資料,,實地走訪,,充分挖掘徐州紅色文化資源,嚴把思政教育方向,,提煉思政教育重點,;通過主動聯系、合作交流宣傳,、掛牌共建等多種形式,,建立多個紅色教育思政實踐基地;通過“行走的思政課”,,帶領學生到淮海戰(zhàn)役紀念館,、運河支隊紀念館、小蘿卜頭紀念館、王杰烈士陵園等紅色場館現場開展浸潤式思政課現場教學,,讓“思政大道理”在大學生的心田里真正的走深走實,。
通過參觀淮海戰(zhàn)役紀念館,展示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江山,,人民踴躍支持解放軍的感人場景,;通過與運河支隊紀念館開展合作,拍攝《尋訪運河支隊》系列思政課微視頻,,引導學生了解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民族抗日戰(zhàn)爭的中流砥柱;通過參觀王杰烈士陵園,,引導學生感悟王杰烈士“一不怕苦,,二不怕死”的革命精神。通過將生動,、感人的紅色故事融入教學之中,,豐富了思政課堂的教育資源、手段和內容,,加深同學們對黨史的感悟與理解,,讓青年大學生深入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和高尚品質,引導學生傳承民族氣節(jié),、崇尚英雄氣概,,從紅色故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。
升華理想信念,,投身民族復興偉業(yè),。紅色文化具有突出的教育引導功能,通過將徐州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教學,,能夠引導青年大學生傳承紅色基因,,賡續(xù)紅色血脈,筑牢信仰之基,、補足精神之鈣,、把穩(wěn)思想之舵。通過讓同學們在與宏大革命歷史事件,、英雄人物對話中,,培根鑄魂、啟智潤心,,感悟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,,感悟黨的初心與使命,矢志不渝聽黨話,、跟黨走,,增進對“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,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,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,,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”的認識和理解,,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、理論自信,、制度自信,、文化自信,這是落實“培養(yǎng)什么樣的人,、怎樣培養(yǎng)人,、為誰培養(yǎng)人”的重要舉措。
通過在思政課教學中挖掘融入徐州紅色文化教育,,加強“大思政課”育人的設計規(guī)劃和實踐探索,,有效把愛黨、愛國,、愛社會主義教育融入醫(yī)學生思政教育全過程,,能夠促使醫(yī)學生自覺地將紅色基因內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,涵養(yǎng)醫(yī)學生的醫(yī)德醫(yī)風等職業(yè)道德建設,,培養(yǎng)醫(yī)學生醫(yī)學人文精神,使醫(yī)學生牢記“健康所系,,性命相托”醫(yī)學誓言,,積極投身中國醫(yī)療衛(wèi)生事業(yè),自覺將個人奮斗與民族復興緊密結合,,為實現健康中國戰(zhàn)略和中國式現代化奮力拼搏,,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貢獻。
報道鏈接:https://jhd.xhby.net/share-webui/detail/s6731d01ce4b033844ab19eb9